Search


【那些孩子感興趣的,未必是他的天賦】

近年來多元天賦理論的確解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那些孩子感興趣的,未必是他的天賦】

近年來多元天賦理論的確解救不少爸媽,逐漸放棄單一才能的評價,開始關心孩子各方面的興趣與表現。只是不知不覺,缺乏想像力的我們似乎又掉入另一個倉鼠轉輪的陷阱裡。

妹妹喜愛畫畫、手作,也熱愛自然與動植物,於是有一陣子我看到什麼展覽就想帶她去、或者發現什麼好玩的DIY也拉著她作,更別提從圖書館裡自以為是的借了些相關的繪本和書籍,興沖沖地『順著』興趣發展,這下子總不會錯了吧。

不料妹妹全數打回票,只要我提議的她都否決,瞧也不瞧一眼,說真的有點惹惱了我:
『你可以告訴我發生甚麼事了嗎?原本你喜歡的活動都不要,好像只要是我說的你都反對,是這樣嗎?還是我誤會你了?』
『我喜歡畫畫又不想要看人家的作品,我喜歡看動物自己會看,反正你不要管這麼多就對了。』妹妹說。
『問題是我安排別的活動你也不一定感興趣啊?』我抗議。
『你再問我就好了,不一定我不想啊。』
仍然一頭霧水的我至少做對一件事:把孩子的話聽進去,暫時放下這些『深思熟慮』,也不想再去多問些什麼。

某天夜裡窮極無聊,把桌遊拿出來殺時間,邊玩邊亂聊的妹妹,無意間說出真心話,一時讓我沉默已久。

妹妹說:『我以後不管做甚麼職業,用什麼賺錢,都會一直畫畫就對了。所以我可以當一個會畫畫的老師、會畫畫的服務生、會畫畫的考古學家,還是會畫畫的設計師,我現在也不知道耶...』

對啊,我們老是覺得能把興趣和工作結合在一起是多幸福的事情,或是以為興趣就意味著才能天賦,然而會不會因為這樣,反而讓孩子感到壓力,誰說喜歡的事情就是擅長的事情呢?

我被狠狠敲了一記,差點自己就騙過自己。那些說什麼陶冶性情就好的藉口,分明隱含著不敢承認的期望。

想得更深的是,當我們被孩子的興趣分神了之後,也等於無意間放棄了引導孩子嘗試其他更多元的活動,這樣的反淘汰或許會限制孩子原本興趣的發展而不自知。

想到這裡立刻精神一振:『妹妹,我們這周日去溯溪吧!』
『啊?媽媽我有點害怕耶,那是甚麼?』
『不用怕,媽媽在你旁邊,教練也在旁邊,很安全,只要你願意嘗試就好了。』我一邊說一邊上網找照片給妹妹參考。
『恩...,好,我願意試試看。』一向對肢體很沒有自信的她竟然爽快地一口答應。

就是明天,我們要去溯溪了。就是這個故事,讓我準備放下任何想法,單純地讓孩子跟著媽媽,一起試試媽媽喜歡的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事媒體公關12年,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。於是辭掉工作,用生活繼續精進專業:好好思考、好好說話、好好溝通,然後能好好生活。 幾乎所有的親子衝突、人際問題、情緒問題都是來自無法對話。這裡不給速成的步驟、不給難以應用在每個孩子的方法,我們解決的是源頭的心靈垃圾和障礙,下游的生活自然清澈平靜。 各類演講、讀書會、工作坊邀約: [email protected] 著作出版: 「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」(新手父母) 「被禁止的事—所有不可以,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」(寶瓶) 「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」(寶瓶) 「愛的生存遊戲--引導孩子作對選擇、遠離危險的安全課」(親子天下)    「愛,我的內向小孩」(親子天下) 「孩子的人生成長痛,小說有解」(如何出版)
孩子是最初的我們,我們別遺棄了自己。 一個不斷思考並鼓舞自己變得更好的媽媽,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因孩子成為好大人。 演講邀約:留訊息或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